中國網11月23日訊 前面說到海洋糧倉只有接近陸地的近海才具備。但科學家發現,也有例外,有少數范圍不大的深海海域,那兒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自動上升到表面層,從而使這些海域海藻叢生,魚群密集,成為不可多得的漁場。海洋學家們從這些海域受到了啟發,他們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強烈的海區,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水抽到表面層,而后在那兒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飼養貝類,并把加工后的貝類飼養龍蝦。令人驚喜的是這一系列試驗都取得了成功。
有關專家樂觀地指出,海洋糧倉的潛力是很大的。當然,從科學實驗到實際生產將會面臨許許多多困難。其中最主要的是從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當數量的電力。這么龐大的電力從何而來?顯然,在當今條件下,這些能源需要量還無法滿足。
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竅門:他們準備利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表面層和深海的水溫差來發電。這就是所謂的海水溫差發電。這就是說,設計的海洋飼養場將和海水溫差發電站聯合在一起。據有關科學家計算,由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光照強烈,在這一海區,可供發電的溫水多達6250萬億立方米。如果人們每次用1%的溫水發電,再抽同樣數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卻,將這一電力用于飼養,每年可得各類海鮮7.5億噸。它相當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類消耗的魚、肉總量的4倍。通過這些簡單的計算,不難看出,海洋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