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华人精品视频,国产日韩专区无码

您現在的位置: 海洋中國 > 

廣東海洋監測預警應對突發海洋生態災害事件紀實

發布時間:2021-02-12
放大縮小

目前,中國廣核集團對于毛蝦之類的海洋生物防控,一般采用海上圍欄、船只打撈和岸灘清理等方法處理。

“在粵個別核電廠多次監測到海洋生物暴發性聚集周邊海域情況,貴廳第一時間組織做好海洋生態預警響應,有效防范了繼發性風險,守住了核安全底線……”新春來臨之際,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給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送來一份感謝信。

海洋生物為何會暴發性聚集核電廠周邊海域?廣東廳做了哪些應對監測、預警和防御工作?專家學者如何看待海生物入侵海水循環水過濾系統?

“小毛蝦”闖大禍

“4號汽輪發電機組跳閘了。”2020年3月24日下午,正在廣東省陽江市政府匯報工作的陽江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軍華,接到了項目經理何力打來的緊急電話。

“觸發反應堆緊急保護停堆的原因竟然是一種海洋生物毛蝦群。”何力回憶,當日,4號機組處于滿功率運行。由于海洋生物毛蝦群進入海水循環水過濾系統,旋轉濾網壓差高導致2號海水循環水泵跳閘,工作人員按預案將該機組降功率至60萬千瓦。

隨后,海水循環水過濾系統旋轉濾網壓差高導致1號海水循環水泵跳閘。兩臺海水循環水泵跳閘觸發凝汽器故障信號,導致汽輪發電機組跳閘,觸發反應堆緊急保護停堆,工作人員執行事故程序穩定機組。當天晚間,陽江核電4號機組狀態滿足運行技術規范要求,退出事故程序。機組穩定在熱停堆狀態。

3月25日,該機組在對毛蝦群進行打撈后重新并網。當日,陽江核電廠1/2/3/5/6號機組處于滿功率運行,4號機組處于80%功率運行。

“何經理,又有情況。”正在做監測的設備管理部冷源工程師許楚坤報告,毛蝦群再次暴發,數臺機組海水循環水過濾系統旋轉濾網壓差持續升高,再次導致海水循環水泵相繼跳閘。

據悉,國家核安全局表示,根據《核電廠營運單位報告制度》相關準則,2020年3月24日、3月25日,陽江核電廠上述機組停堆事件被界定為運行事件。在兩次事件過程中,機組無放射性后果、無人員照射、無環境污染。第一次事件界定為0級事件,第二次事件由于是多機組共因事件,由0級提升為1級。該局強調,各核電廠營運單位吸取本次運行事件經驗教訓,開展冷源系統防控海生物檢查,采取措施防范此類事件發生。

據調查,陽江核電站是我國一次核準機組數量最多和規模最大的核電項目,國產率達到85%,總投資700億元。2019年8月7日,中國廣核集團陽江核電站6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全部正式投入商運。

2021年1月26日,任軍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3·25”毛蝦堵塞核電冷源取水口的教訓非常深刻,20多噸的毛蝦使企業付了10億元的代價,“折算起來比黃金還貴”。他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把海洋生物對核電冷源取水的影響重視起來,防止“比黃金還貴的毛蝦”事件再次發生。

主動服務確保復產

陽江核電廠發生運行事件后,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自然資源部門,幫助研判毛蝦等海洋生物影響核電生產概率。

在分析會上,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從海洋水文動力、毛蝦生物生態學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毛蝦堵塞取水口原因、核電站重啟后是否還會面臨類似的海洋生物入侵影響核電站取水的事情,為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提供了充足的科學依據。

據了解,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第一時間組織海洋水文動力、海洋生物方面的專家對陽江核電站事件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咨詢了中廣核和當年為寧德核電站取水安全提供保障服務的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關專家, 并與大亞灣核電站的一線工作人員探討,查找事故發生原因,積極做好應對策略。

同時,積極協調自然資源部南海局所屬的南海預報中心和南海環境監測中心,獲得技術支持,加強對核電站周邊海域海洋生物情況的分析研究,制定專題保障服務方案,為研判同類事件在陽江核電站再次發生概率提供數據支撐。

目前,中國廣核集團對于毛蝦之類的海洋生物防控一般采用海上圍欄、船只打撈和岸灘清理等方法,雖然對近岸局部清理較為有效,但投入人力和資金較大,而且大規模的海上暴發無法清除。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陳鏡亮說,海洋預警監測工作是一項基礎性、技術性和保障性的重要工作,不僅是傳統意義上防風暴潮、海浪等海洋災害的工作,而是影響廣東省社會經濟穩定、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

陳鏡亮建議,建立核電冷源生態災監測、預警和防控響應協調機制。善用社會力量,通過跨部門、跨區域,并與有關涉海科研單位、監測單位及漁民的協作,全方位、多層次、高起點的統籌協調有關監測力量。建立海洋生態監測預警體系,積極加強與核電、火電站等企業溝通,做好服務,防患于未然。

預警專報護航核電站

近年來,我國核電廠已相繼發生了幾起由于海洋生物入侵海水循環水過濾系統,導致反應堆跳堆的運行事件。目前,毛蝦、水母、貝類等是國內外堵塞核電、火力發電站取水口的主要原因。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南海預報中心副主任許煒銘認為,南海至廣東海域是海洋災害影響頻繁嚴重的地區,尤其是近年來,各種生態與生物影響致災事件頻發,2020年南海預報中心(廣東省海洋預報臺)發布了30期生態預警專報。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沿海地區社會及政府也在城市公共安全和災害應急等領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海洋預報機構必須在技術、產品與服務等層面樹立新理念,緊扣發展和安全兩個主題,構建海洋預警監測工作的新格局。

許煒銘建議,要加快推進海洋觀監測體系建設,在要素、密度和頻次上滿足生態預警工作需求;強化核電冷源生態預警等關鍵技術研發,融合多方數據資源,發揮業務化預警機構的技術優勢,構建智能化、精細化的核電冷源生態預警服務系統;從科研、監測、預警、防御等層面入手,建立常態化的核電生態預警聯動協作機制,為生態安全與核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黃洪輝博士認為,核電冷源生物災害已成為我國核電安全運行的重要隱患,是新出現的海洋生態災害。要解決海洋生態災害問題,還是要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出發,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應堅定“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從海洋生態系統整體看,某種生物的暴發是生態系統失衡的表現,應特別重視從有效維護核電鄰近海域生態系統結構和穩定性出發,在核電廠一定范圍的鄰近海域劃為核電冷源安全特別管控區,提升海洋生態系統穩定性,深入探索研究基于自然的長效而穩定的核電冷源生態災害防控解決方案。

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周凱認為,監測部門應加強日常監測和應急監測,尤其是加強對濱海旅游、養殖、核電設施等敏感區域的跟蹤監測,同時及時發布相關預警預報信息,并反饋敏感區域部門,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應對。建議高校、科研機構應發揮優勢,加大對赤潮等海洋生態災害的發生機理研究。海洋裝備制造企業應加強海洋監測設施設備的研發工作,通過原位在線監測,實現對赤潮的提早監測和預警。

中國廣核集團首席專家何光初博士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核電冷源管理需融合海洋電子信息、海工裝備、海洋公共服務等多產業關鍵領域和技術,同時也面臨多項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何光初呼吁,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和深圳市亟須設立核電冷源科技創新專項,既為冷源監測和海生物防治等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也能對科研機構技術研發成果提供驗證場景和數據支撐,實現核電現場問題解決與新技術應用落地的“雙贏”。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報
責任編輯:曹川川

相關閱讀

 
分享到:
20K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