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個1500米自營深水天然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正式投產。這是令所有深海勘探人振奮的消息,作為我國首座自主研發建造的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集眾多高科技于一身,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超深水氣田,其正式投產標志著我國油氣勘探向深海、遠海邁出極為重要的一步。隨后,2022年10月20日,同樣是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我國首個深水深層大氣田寶島21-1大氣田再次燃起國人的深海熱情,征服深水后又從深水走向深層,是什么樣的“底氣”讓海油人攻堅深水、逐夢深層?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背后的故事。
深海一號大氣田
瓊東南盆地因位于海南島東南部海域而得名,1983年在淺水區發現崖城13-1氣田后,走向深水舉步維艱,天然氣勘探多年陷入沉寂期,深水區一直未獲突破,這就像一把草堵在了南海油氣勘探人的喉嚨,讓人喘不過氣,瓊東南盆地到底還有沒有氣?這是擺在南海深海勘探人面前最直接、也最艱巨的難題。為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中海油研究總院于2005年成立深水勘探研究團隊,吹響向深水要油氣的號角。
張功成工作照
在團隊帶頭人張功成的帶領下,對瓊東南盆地崖城組煤型烴源巖開展了系統、全面、深入的創新攻關,尋找瓊東南盆地的“底氣”。烴源巖對于油氣來說,就相當于油氣的母親,是能生成油氣的石頭,是油氣孕育的場所,決定著油氣的來源、類型、品質、多少等眾多指標,一個盆地烴源巖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這個盆地是否具有勘探潛力,那么瓊東南盆地深水區烴源巖是什么?怎么樣?在哪里?一個個問題像串珠一樣擺在張功成面前,為了摸清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張功成首先帶領大家從研究烴源巖最直接、最重要的巖心入手,巖心是鉆井過程中取出的柱狀巖石,是探尋地下油氣寶藏的眼睛,可是,北京研究總院沒有巖心庫,只能遠赴2000公里之外的湛江分公司巖心庫尋求答案,從深水項目成立開始,在深入分析鉆井和區域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張功成帶領團隊專程申請去看巖心4次,借會議及審查等借機看巖心超過5次,取樣幾十份,化驗上百次,每次機會他都視若珍寶、倍加珍惜。記得有一次是2013年8月份,正值廣東湛江酷暑濕熱,巖心庫沒空調,被太陽烘烤后里面溫度超過四十度,而且蚊子又大又多,圍著頭上嗡嗡的叫,看門的大爺對張功成說,下午涼快涼快再來吧,這樣在里面身體會中暑了,張功成笑著說,好不容易來一次,時間有限,容不得怕熱怕累的,帶著6瓶礦泉水在里面一蹲就是一下午,花露水用了一整瓶,正是這頑強的刻苦追求,張功成對瓊東南盆地所有鉆遇崖城組的巖心都系統梳理了一遍,對所有鉆遇煤層的巖心進行了重點分析,為后來烴源巖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做到了手里有巖心、心里有方向。
深水研究團隊巖心庫看巖心
巖心雖然重要,但畢竟巖心數量有限,且多為一孔之見,為了將巖心揭示的烴源巖特征在橫向上進行延展,還需要開展烴源巖研究的第二項重要工作——跑野外露頭,瓊東南盆地主力烴源巖均與三角洲有關,三角洲即為河流入海時形成的扇形泥沙沉積區,為了研究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特征,張功成帶領科研團隊在兩年時間內,實地考察現代珠江三角洲、海南萬泉河口三角洲,足跡遍布海南島南岸和珠江口附近海岸線,帶著裝備、干糧,風餐露宿,一走就是一天,深刻印證了那句話“地質勘探的、就像逃難的”,有時候為了取到一塊理想巖石樣品,為了看一處典型的沉積現象,張功成繞行超過數十公里,車過不去的地方,就走路繞道過去,不達目的不罷休,開車司機不解的問:“你們舟車勞頓就為了撿幾塊石頭,搞這么辛苦干嘛?”張功成笑著說:“這是寶貝,對我們來說比金子珍貴”。就是靠著這股不怕苦的精神,他利用鉆井、露頭結合工作站地震資料,創新提出南海煤型烴源巖分布范圍及預測方法,指出瓊東南盆地深海區烴源巖條件優越,具備形成大油氣田的條件,為深海油氣找到了充足的“底氣”,有效支撐“深海一號”等大氣田獲得勘探發現,理論技術創新也得到了國內外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有了這份“底氣”,我們也更有勇氣在深海油氣勘探的道路上楊帆啟航,我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的深海大氣田將會被繼續發現,我們的深海夢將更加絢爛多彩。
野外看沉積現象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深海油氣的勘探發現對于推動我國油氣增儲上產,對于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供應、促進海南自貿區(港)能源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深海油氣勘探人將立足科學研究,用信心和實力去勘探開發更多、更大的氣田,為國家貢獻更多的清潔能源。